湖南省委全会通过的重磅《决定》全文来了!
 
中共湖南省委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
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的决定
 
        (2020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行动,强化责任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贯彻落实的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1.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在湖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工作汇报后的重要讲话以及考察沿途的重要指示,精辟阐述了关系湖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湖南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对湖南的高度信任,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民主决策树立了光辉榜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第一站就到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既是带头接受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引领示范,也是向各级党员干部发出牢记初心使命、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有力号召。全省上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和人格魅力,真正转化为引领新时代湖南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
 
        2.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望转化为前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湖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湖南坚持“一带一部”区域定位、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美好愿景、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四大体系”和“五大基地”、打好三大攻坚战、发展精细农业、推进自主创新、抓好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加强基层建设、推动“六覆盖”、开展政治建设考察、狠抓党风廉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今年以来统筹防疫防汛、复工复产等给予肯定。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表达对湘籍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并对湖南红色故事和湖湘文化如数家珍,饱含着对湖南这片红色土地和湖南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全省上下要以此为动力和鞭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干实绩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厚望。
 
        3.切实担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是谋划推动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体现了当前与长远、全局与一域、目标与路径、机遇与责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打造“三个高地”: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先进制造业这张名片擦得更亮,让湖南成为全国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引领区;就是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让“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永不落幕,把湖南建设成创新人才加快聚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先进省份;就是要立足湖南、放眼内陆、胸怀全国、走向世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争先,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中走在前,让湖南成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和前沿。担当“四新”使命:“新路子”,就是要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走出一条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路子;“新作为”,就是要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上添活力,在以新基建为引领扩投资上拓空间,在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上挖潜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上开新局;“新担当”,就是要进一步放大“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切实担当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的战略腹地,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贡献力量;“新篇章”,就是要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以湖南一地一域的繁荣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4.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五项重点任务,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精准扶贫”“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等重要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切合湖南发展的实际,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深化细化具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主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必由之路、潜力所在,生态文明既是鲜明底线、又是不懈追求,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既是目标、也是前提,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是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全省上下要系统把握、融会贯通,一体落实、一以贯之。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湖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宣讲团、报告会、培训班、开设专栏专刊等多种形式,推动讲话指示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站。要全面对标对表,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举措,强化跟踪问效,切实用讲话指示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5.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保促稳、以稳求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六稳”“六保”落实落细,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抓住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机遇,持续抓好“5个100”工作,加强基础设施“五张网”建设,谋划实施“两新一重”、公共卫生、防灾减灾、产业园区提升等强基工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多措并举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促进吃穿用、住房、汽车、信息等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教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养等服务消费,完善“互联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突出保市场主体,推动纾困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达市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6.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持续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引导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创新、5G装备、新一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先进材料提升工程,深耕先进钢铁、有色、化工等材料领域,形成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生产基地。实施食品医药轻纺创优行动,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安全食品、先进医疗装备、特色轻纺民品规模生产的聚集地。实施制造业就近配套专项行动,加快补齐核心技术、基础元器件等领域短板。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动能装备、海洋装备等军民两用新兴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后过剩产能出清,加强品牌质量建设,用大数据为制造业转型赋能,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7.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开展工业“四基”攻关。实施领先科技创新深化行动,继续保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优质良种等领域技术优势,聚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深入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优势,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为平台,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推进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编制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化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统筹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加强引才营智环境建设,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
 
        8.推动改革走实走深。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形成更多改革成果。加强已部署重点改革进展情况总结评估。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重大制度性安排,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深入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深化金融、科技、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税收入质量,扎实推进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9.深入推进开放崛起。持续实施五大开放行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定自贸试验区条例。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牵引,建立完善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湘企出海、湘品出境,大力引资引智。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体系,着力打造长沙4小时航空经济圈,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合作与对接。升级完善各类开放平台,更好发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加大三类“500强”企业和产业链招商,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0.着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力争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快省际通道建设,深化创新合作,打造重要科技产业配套基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地。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密切流域经济联系和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联动发展。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湘黔高铁经济带,构建陆海双向大通道。加快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持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加快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省内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1.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自觉担当粮食主产区责任,压实市县政府稳定粮食生产属地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耕地保护相关立法,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耕地抛荒和“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实施“优质粮油工程”,严格落实稻谷“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理”制度,实施耕地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倡导珍惜粮食,反对铺张浪费。
 
        12.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优化“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布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农业品种改良。加强农机推广服务。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科学有序恢复生猪产能,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身份证”管理体系,打造更多知名“湘味”品牌。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村电商覆盖面。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13.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业领域综合执法改革。
 
        14.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稳定,持续推动“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克服疫情汛情影响,统筹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返乡回流人员再就业帮扶、禁养退捕涉贫人口后续帮扶等工作。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5.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子。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村振兴框架下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夯实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规划乡村建设,突出湖湘特色、地域特点和传统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加强科学普及,着力培养和留住一批有现代素质的农民。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担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责任
 
        16.统筹推进长江岸线治污治岸治渔。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善并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非法码头、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沿江化工产业污染防治。加快重点区域矿山生态恢复工程,接续实施长江岸线绿化工程。坚持精准识渔扶渔禁渔,统筹抓好退捕渔民社保及转产安置、非法捕捞打击整治等工作。
 
        17.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流域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推进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有序推进小水电整治。巩固拓展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成果,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着力建设全流域生态涵养带。统筹加强“四水”治理。
 
        18.持续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出台洞庭湖保护条例。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及风险管控,加强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和沟渠塘坝清淤疏浚。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强化生态矮围巡护监管,加强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逐步提升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和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
 
        19.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突出抓好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数。抓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修复。完善湿地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地方立法,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狠抓饮用水水源保护、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深化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提升固体废物专业化处置能力。
 
        20.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动矿业转型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1.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公益岗位兜底帮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2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改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首先把公办学校办好,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切实抓好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快芙蓉学校建设,办好村小及农村教学点。推动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健全学生营养餐等制度,重视学生防近视问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防溺水、校车安全等学生安全管理。
 
        23.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省级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坚持“房住不炒”,落实差异化调控措施,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
 
        24.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公立医院、“三医联动”等改革,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25.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堤防和蓄滞洪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管理,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健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救援队伍力量和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军地合力、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26.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优化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坚决防范和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27.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法治湖南。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形成预防、发现、查处、追责相互衔接的常态长效机制。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精准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黄赌毒、网络诈骗、涉众型非法经营等突出违法犯罪。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整治矿山、道路交通、危爆物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顽瘴痼疾。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和疏导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律师队伍建设,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法领域各项改革,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事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六、立足湖湘文化底蕴和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28.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打造“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推动学雷锋活动相关立法,不断提高全省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29.推动优秀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经世致用、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做好古籍整理、戏曲振兴、非遗和书院保护传承、考古研究等工作,弘扬湖湘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发挥优秀历史文化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出一批有浓郁“湘味”、在全国叫得响的优秀作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拓展“欢乐潇湘”“书香湖南”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30.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建立完善省管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量化考评办法,推动文化企业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高新视频与先进制造业垂直应用。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擦亮“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挥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优势,加快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打造“锦绣潇湘”文旅品牌。
 
        七、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3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千支示范、万支提升”行动,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坚决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好新一轮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党建“标杆引领”计划,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
 
        32.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体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新时代党员群众互联互助基层治理模式,对依法自治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实施清单化管理,完善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依法分类处理,落实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完善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
 
        33.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打造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公共文化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层治理阵地和综合服务枢纽。支持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逐步壮大基层志愿服务者队伍。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三留守”关爱保护制度,保障特困人员、城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权益。
 
        34.充分发挥基层代表作用。以发挥代表作用为引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党员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考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落实党代表联系群众、走访调研、建言献策等制度。坚持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调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协云”作用,扩大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覆盖面,推动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先富帮后富的作用。
 
        35.关心关爱基层工作者。持续推动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落实,落实津补贴、休假、体检、疗休养等激励政策。强化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成果运用。坚持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向基层倾斜,健全完善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招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长效机制。落细“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正向激励、能上能下等制度,表彰重用敬业有为的先进典型。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八、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36.坚定理想信念。把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活教材,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持续组织“潇湘红色故事汇”主题宣讲,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蕴含的崇高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扎实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把政治建设常态化、全覆盖考察与干部选育管用等衔接贯通起来,突出考察了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表现,建立健全平战结合、专常结合考察机制,完善考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和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
 
        37.站稳人民立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引导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群众路线,自觉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作决策、干工作全过程。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落实建立基层联系点、下访接访、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规定,鼓励引导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
 
        38.强化斗争精神。大力弘扬革命前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坚持在重大斗争中锻炼干部、在重大任务中磨炼干部、在重大风险中淬炼干部,鼓励干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群众公认的干部得褒奖、受重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加大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力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实。
 
        39.涵养清风正气。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以革命前辈的浩然正气、坦荡襟怀和清廉本色为榜样,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巡视巡察,培育廉荣腐耻的政治文化,深入开展金融、涉矿、涉砂、工程建设等腐败多发领域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把“零容忍”进行到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对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治,对聘请“资源性人才”等各类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坚决破除,对主动“下套”、设法“围猎”等行为坚决抵制,对党风政风中的顽瘴痼疾坚决整治,进一步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全省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协围绕中心大局、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青妇科侨等群团组织作用,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一大批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断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上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来源:湘伴微信号
 
联系我们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企业声明 | 在线商店 |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1761号-1   企业法务:湖南泓锐律师事务所易律师     15580839209

 TEL:(0731)82291061 公司地址:长沙市车站北路3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844号